黃爸爸是一位已為人父的媒體朋友,謝謝他動人而深情的影評與分享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冷淚盈眶》黃國樑
雖然先前已有台北電影節的佳評,但昨天的特映會,我仍然是第一次走入電影院,看了【一首搖滾上月球】。
不能不說,若你是一個還沒有被物質遮蔽了原始的、易感的心靈的人,那這部電影中透露出來的情感,勢必要讓你熱淚盈眶。但說熱淚盈眶何其廉價?熱淚盈眶是電影廣告的陳腔濫調,但它絕不是灑狗血式的熱淚盈眶,而是用內心最深層處自然湧上來的淚,或許,可以改一個字,「冷淚盈眶」,「冷」是因為,這淚是經由一種思索、以及直逼那慘酷的現實而來的。
它甚至不是要賺你的眼淚的,它其實對你是一個有益的警醒,請你重新省視你的生命,是否出了什麼問題?何以你對塵世的那麼多芝麻綠豆、雞毛蒜皮、狗屁倒灶的事物,那般的介意而難以釋懷,而這世間卻有一些人,是用卑微到無以復加的方式,只是要維持一個最起碼的,或說是掙扎著往最起碼的那個底線攀爬的生命。
那些孩子,被世界棄於最深的角落,幾乎是被你日常的那些享樂主義的生活哲學、或被你那憤世嫉俗的屌兒郎當中,而不曾進入到你的一絲絲思緒裡頭,絕大多數的人,生命中不曾去想像過所謂的罕病疾病的孩子,是身在如何的水深火熱之中,他們不曾在絕大多數人的腦海中,佔據過人任何一小方的領地。甚至,他們竟被誤解、嫌惡、排擠,而增添了更深的悲愴。
這些孩子的生命情境,若你知道了,你恐怕連想一下都不忍,因為,如若那就是你自己,是你被注定了要這麼活,你一定想要立即了斷自己的生命,因為這種生命對你而言,是多麼地不值得活。
若是要賦予這些悲苦孩子的命運一些高貴的價值,那麼他們的價值就在於喚醒你與我們自己的生命,從他們被命定的生命裡,看出自己生命中有那麼多的幸福卻被你完全輕忽了,而因此居然還在自怨自艾,居然還在詛咒世界。
在電影院裡,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被感動,可是我也有這般的確信,在那些感動的心裡,仍然不是太理解這裡頭的悲劇意義,罕見疾病的孩子,以及他們與父親的關係,和父親對他們所付出的愛,畢竟這種卑微的生命既然未在他們那種只在追求高亢、精采的生命中呈現過任何稍具成形的意義,那麼對於電影裡那只淡淡透出的深情,就不會被真正理解。
但這裡頭卻有兩個不同的觀眾,一個是我,一個是陳姐。我倆都是已然失去了罕病孩子的父親或母親。陳姐失去了孩子,於是創辦了罕病基金會,推動了罕病法的立法,而我,至今仍只是個悲傷的父親,只有在一些片刻,去見證孩子的生命,以及去安慰那些還在愁苦中的人。
我其實在片子未殺青前,就跟導演黑糖,一起窩在中影的房間裡,看了接近最終的成形前的版本,那是絕大多數人都還不曾見過前的影像。而我因為孩子不過離開我短短半年,是在不斷地噙住卻又噙不住淚的狀態下,哭著看完的,昨在漆黑的電影院裡,我已然可以噙住我的淚水,只讓它濡濕我的眼眶。
電影名為【一首搖滾上月球】,但要此片與搖滾並無關聯,它要呈現的,只有一個字,叫「愛」。搖滾歌曲與組成搖滾樂團只是這個無以名狀的愛的具體表達,一群生命彷彿已無出路的罕病孩子的父親,執意用自己亦甚不完整的人生,一路陪伴著孩子,一直到他們生命的盡頭,而在這個過程之中,要如何將心中那份愛吶喊而出?當然,搖滾就成了一個理論上最輕易、技術上卻最困難的形式,因為他們畢竟是永遠無法睡飽的父親,而他們年過半百,而前半生多數未曾碰觸過音樂。
那些歌究竟唱得如何,並不是值得追究的議題,做為一個有幸不必跟罕病有牽連的人們,觀戲(是真實人生而非戲)時的重心,應是那份不捨的深情,以及我們如何回應這樣的不捨,我們是曾經盡過一些心力,去幫助過他們?或者,我們反是曾無情地去刺傷他們?而最深層的觀影方式,去返照自我生命,而在此中找出自己曾以為的欠缺的生命的出口。
這當然是台灣這幾年最深情的電影,而且是許多孩子以及他們的父母用生命演出的故事,它不是一種「表演」,而是一場「對白」,你跟罕病、以及父親們。你或許,可以攜帶一顆空白的心,前來感染那份觸不到底的深情。